东钱湖人,大多聚族而居,这在乡村社会管理上相对有利,所以村庄安宁,民间和睦,尊老爱幼,知礼达理。据说,这其中与族长太公威望高低也分不开。 东钱湖族长不是世袭的,也不是推举的,而是一姓一族辈分最高年纪最长的男性,自然就是族长。前一个去世了,后一个就接上,俗称"族长太公"或"族长老头"。族长太公不是村官,但威望总比村官高,这是过去社会血统至上的思想决定的。族长太公的威望有多高?据说高到可以决定族里的一切事务。比如说,某家兄弟因分家而闹纠纷,家里摆不平,可以叫房(房是族的一支)里定,房里摆不平,可以叫族里定,族里就是族长老头说了算,不管公平不公平,族长老头开了口,全族人都会服从,那兄弟两个谁要是还不服,会被村里人的口水淹死。所以,有的明明知道族长太公对谁好、对谁不好,有事情就大多在家里自己商量解决,就是兄弟间那个吃亏点也算了,如果交到族长太公那里,不但名声不好,而且可能吃亏的一方还要更吃亏。所以说,族长太公是一块大石头,摆在那里不动,也有一定作用。
据说,从前某村某家的儿子不争气,对父母不孝敬,犯了众怒,村民汇报到族长老头那里,族长老头说,把他"住河"(沉河)算了。于是村人就捉了那个不孝子,绑上大石头,扔到东钱湖。那家父母不肯,说是儿子再不孝,还是亲生儿子,恳求族长太公放了他。族长太公说,正是有这样的父母,才会有这样的儿子,如果再咬奶蒂头(溺爱孩子),把你们也"住河"。吓得那夫妻俩不敢多说一句话。 还有一件事,据说与族长太公也有关。在东钱湖做长年(长工)的人,一年到头吃得不错,最起码的下饭(菜)也至少是海蜇头子。这事情的来由是这样的∶某 家主人对待长年很刻薄,宁可鱼肉虾蛋吃不了臭掉倒掉,只给长年吃剩羹冷饭,长年瘦得皮包骨头。一次,一个邻村的族长来走访这村的族长,说你们村某某人家,田多墙门大,可家里好像雇不起长年,长年皮包骨头,有气无力。这村族长一听,觉得很没面子,于是找到那户人家,说你省归省(节约),给长年海蜇头子过过饭总还是吃得起的吧。从此以后,那户人家就用海蜇头子给长年做长下饭(常年菜)了。后来,人们看到这最抠的人家长年都吃上了海蜇头子,就纷纷用海蜇头子给家里的长工、用人下饭。所谓"海蜇头子种(养)长年"就是这样来的。 其实,海蜇头子从前不是什么好东西,东钱湖人亦湖亦海捕捞,谁家不是整缸整缸的放着,这可是最普通不过的东西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