钱湖十景之谓,约始称于清道光年间修筑五里塘之后,是东钱湖风景之最具盛名者,景观环立湖山之周,如珍珠项链般串起,蔚为壮观。
陶公钓矶。位于湖西陶公山之曹家山头,山头突兀湖中,崖陡岩高,湖面宽阔,环境清幽,风物高古,相传为春秋越国大夫范蠡归隐垂钓之处。今东钱湖陶公岛景区陶公祠宝典馆中有对联一楹写道∶东钱湖渭水河富春江鱼儿一样乎,陶朱公姜子牙严子陵钓术异同否?甚是耐人寻味。
余相书楼。在湖之北月波山下,原为南宋丞相史浩所筑月波楼所在,明万历间相国余有丁在此营建庄园,慕陶渊明之节气取名五柳庄,内有日涉园、归来堂、觉是斋、晨曦亭、矫首台,亦总称舒园,明神宗御书"名山洞府"以赠。余相晚年在此读书自娱,后人称之余相书楼。余相书楼极一时园林之胜,后世目为江南大观园。
百步耸翠。地处湖之南最高峰百步尖,其峰高出周围群山,远望如金字塔一,峰如苍剑刺天,状貌峻奇,故又名百步剑。百步尖山高峰尖,林深树茂,终年绿,故谓之百步耸翠。此山与东钱湖韩岭人明兵部尚书金忠大为有缘,留下了非常丰富的故事传说。
屿锁岚。霞屿在湖中偏东北湖面上,与湖西南烟屿遥相照应,被称为湖中璧。霞屿虽在湖中,却背依福泉山崇山峻岭,山岚终年郁郁葱葱,特别是春秋两季,湖面水汽弥漫,岛有锁岚之雾,景凝云霭之感,故谓之霞屿锁岚。霞屿上有补陀洞天和霞屿禅寺。
双虹落彩。湖之东北原为梅湖,今已废湖为田,清道光年间,利用浚湖淤泥,在邵家山至杨家山间修筑梅湖长堤,长五里谓之五里塘,塘之东西两端造上虹桥、下虹桥各一座。每到暮春初夏,雷阵雨止,从远处望五里塘,常有七色彩虹挂空,霓虹在上,虹桥在下,山映水照,景色艳丽,取李白"两水夹明溪,双虹落彩桥"之意,名之双虹落彩。
二灵夕照。二灵山在湖之东北,延宕湖中,吴越国钱文王命韶国师在此筑方形石塔七层,取二灵山山灵水灵之意,名之二灵塔。每当夕阳西下,晚霞满天,二灵塔上依锦绣云霓,下映钱湖碧水,斜照宝塔,石孔穿光,山似卧龙,景致极美,遂为钱湖一景。
上林晓钟。上林寺在湖东横街村以东山岙之中,宋有寿宁禅院,清康熙年间重建佛殿,更名上林寺。每当寺僧早课,击钹撞钟,钟声沿山谷传响,声闻数里。寺南有龙山、凤山,寺北有鸡山、大岙,上林钟声,往返回传,久久不绝,堪称神奇。
芦汀宿雁。芦汀在湖西岳鄂王庙周遭,岳王庙遗于瓜屿之上。瓜屿周边一片湿地,封茭密布,芦荻成片。时至秋深鳜肥,北雁南飞,月明星稀,湖山沉寂,风动芦枝,宿雁惊起,缘岳庙盘桓,鸿鸣声声,芦风萧萧,似有为岳飞鸣不平之意。古人将此列为一景,殊可玩味。
殷湾渔火。湖北殷家湾是个渔村,背靠平满山,面向东钱湖,民居环山而筑,鳞次栉比,渔舟依湖而栖,桅帆林立,夜色朦胧,星光点点,渔灯闪烁,波光漾动,此时若有客舟从湖上驶过,远望近看,宛若仙境,颇有寒山寺外浮舟之趣,当然也会平添几分思乡之愁。
白石仙枰。白石山在湖之西北,是东钱湖之西北高峰,登其顶,东望湖光山色,西瞰阡陌纵横,相传昔有仙翁在此弈棋,樵童观之,一局棋罢,童子回家,竞物是人非,已过八百余年。正是∶一放眼天上人间皆湖里,再思量过去未来尽局中。 钱湖十景,今或存或湮。陶公钓矶因取石而没,余相书楼遭兵火而灭,双虹落彩随梅湖废而徒留虚名,上林晓钟寺毁钟失不复再闻,芦汀失却有雁难宿,殷湾改行渔灯已暗,唯有百步尖依然耸翠如故,霞屿岛尚可一观锁岚,二灵夕照偶或可见,白石仙枰故事长存。呜呼!世事变迁,祸福相依,时光不停,代谢新陈。